三国之霸天下 第299章 袁术起兵(2/2)

文钦既然投降,文鸯自然也随之投降,卞秉以弱胜强,成功占领了邵誉的老巢黄县,并收降了文钦、文鸯两员虎将。之后,卞秉便封锁消息,率军秘密潜行,从后面突袭邵誉大营,邵誉不曾防备,大败当场,所带五万士兵被杀被俘者十七**。

邵誉眼见大势已去,为了不落入晋军手中受辱便挥剑自杀了,青州叛乱平定。

青州之乱评定,袁术起兵便失去了最佳的良机,如果袁术在青州叛乱的时候,出兵相助邵誉,即便卞秉有再有能耐,也不可能挡得住袁术大军的进攻,何况《名将录》排名第一位的温侯吕布现已成了袁术麾下的一名大将。

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就是这个道理。赵云大军攻克了衮州,兵力更盛,卞秉也成功平定了青州叛乱,消除了隐患,袁术在这个时候提兵北上,注定了是一场没有任何胜利果实之仗。

得到袁术北上的消息,赵云不敢怠慢,一面加紧布防衮州南部边境的防御力量,一面派韩烈、田丰率军五万到青州和桥蕤,卞秉合兵一处,驻守在青州南部与徐州接界的一些郡县,看来赵云准备采用防守的方式了。

袁术这次是留守二十万大军(其中包含曹操的十万大军),起了大军五十万,加上曹操的徐州的十万大军,共计六十万,号称百万,分两路攻打衮州和青州。其中袁术命大将纪灵统帅三十万大军,从徐州北上,攻打青州,袁术自己则亲领三十万大军从豫州北上,兵发衮州。

袁术起兵的时候,正是杨奉兵困长安之时,和上次杨奉挺进潼关之下有点相似,只是这次的形势比上次好的地方是赵云大军分处布防,比上次不好的地方是袁术这次是六十万大军,而曹操上次是二十万大军,实力悬殊太大。

而且,赵云也得知了杨奉突破潼关,到达了长安城下的消息,心中明白袁绍亡日无多,更是清楚成功挡住袁术的强大攻势对杨奉在西部战场取得胜利的重要性,是以,赵云紧急下了大将军令,各地只守不攻,坚壁清野。

赵云不进攻,袁术却是在疯狂的进攻,因为袁术心中也明白,一旦能够突破晋军的防线,不但可以挽救濒临灭亡的袁绍,而且更会使得自己免于步上袁绍的后尘。

六十万大军,兵力是晋军的两倍,既然占有这个优势,袁术便在曹操的劝说下,选择了四路同时进攻的战略,分别曹操率军十万进攻衮州陈留郡、袁术率军二十万进攻衮州山阳郡、纪灵领军十五万进攻青州城阳郡,吕布率军十五万进攻青州东莞郡(东莞郡自杨奉一统青州之后便一直在杨奉手中),这样一来不但可以展现自己兵多的优势,更可以将晋军的三十万大军分散开来,不能进行集中防守。

针对袁术的四路进攻的特点,赵云不得不分别进行防守,郝昭、李典、徐庶率军五万镇守陈留以挡曹操,张辽、褚燕率军七万镇守城阳郡以挡纪灵,韩烈、夏侯兰、宫康、田丰率军十二万镇守以挡袁术,赵云和张郃、徐盛率军六万抵挡吕布,当然,赵云的这番安排实是煞费苦心,是根据袁术四路大军领军之人的特点而定的。

在袁术的想法中,自己以两倍的兵力攻打晋国,且又分了四路大军,怎么着也会有一路能够突破吧,只要一路突破晋军的防守,晋军的整个防御体系便全面瓦解,自己的数十万大军便可在杨奉的青冀幽州等地随意驰骋了,然后袁绍趁杨奉军心大乱之时,趁机反攻,必然能够大败杨奉,袁绍最多也只是能够收复其失去的雍州和司州,杨奉的六州之地必然会全部落入自己的掌控之中,尤其还有杨奉那一众羡煞旁人的后宫佳丽。

但是,两个月后,袁术惊奇地发现,杨奉手下的这些文臣武将确实很厉害,四路大军竟然没有一路能够突破,就连随军有着程立、荀彧和荀攸三大谋士的曹操也是受阻在了陈留城下,没有丝毫进展。

其实,这也难怪曹操,因为曹操遇到的是三国当中最擅长守城的郝昭,加之又有徐庶和李典二人从旁协助,陈留城犹如铁通一般,曹操纵有千谋百智,程立三人即便有神鬼莫测之能,奈何郝昭死活不出城,曹操也只能在城下干瞪眼。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