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职中医 第436章 徐近良的魄力(2/2)

“徐主任新年好。”众人纷纷道。

“今天开会,也没什么大事,新的一年,有一些话要和大家说一说。”

徐近良目视众人,缓缓道:“大家也都知道,去年,咱们省厅成立了中医急危重症科研医疗小组,我和林主任有幸成为医疗小组的成员”

说着,徐近良顿了顿,继续道:“这一段时间,我和林主任在医疗小组,跟着方彦方医生,黄正良黄教授,接触了不少患者,也接触了很多病案,说实话,真的是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从乡镇开始,到现在,我也从业有三十年了,来了咱们医院也有十五六年了。”

徐近良继续说道:“这么长时间,我也去过很多家医院,咱们庆城的不少三甲医院我都有去,别的医院不说,就说咱们医院,面对急危重症,面对患者,咱们是什么样的心态,什么样的感触?”

“诚然,现在的很多条条框框对咱们中医的限制很大,但是同时,咱们中医人自己对自己的限制更大......。”

说着,徐近良看了一眼高志军,继续道:“中医治病,要有中医思维,治疗要以简、廉、效为特色,发挥中医的长处,不要在日常的治疗中,繁琐开药,医生当以治病救人为主......”

“无论咱们科室以前是什么样的情况,以后,科室必须以我说的这几点为准则......”

高志军猛然抬头,看了一眼徐近良,若有所思。

在徐近良之前,科室那都是有着指标的,每个医生开药,都要想办法多开一些,其实不仅仅是庆城市中医医院,其他医院也大都如此。

现在很多医院让患者诟病的地方也就在于此。

中医让人吐槽的地方也在于,即便是中医医院,各种检查那也是一大堆,去中医医院挂号看病,血常规也几乎是必备项目。

按说,看中医应该是比较省心的,因为中医的诊断手段导致医生完全可以一次性诊断,直接开药,患者可以免除回诊的繁琐。

在医院,排队是让很多人都头大的事情,好不容易排个队,进了诊室,见到了医生,进了门,医生开了单子,去做检查,然后再次排队。

等候结果,回诊,再次排队,运气好,看个病也需要一个上午,运气不好,可能就是一天。

而中医,按说是可以省掉很多麻烦的,可事实上,流程几乎是一样的。

既然流程一样,那么患者为什么要去选择中医?

发挥中医的长处,发挥中医的特色,其实才能真正的挽回患者,让中医更受欢迎。

这一段时间,徐近良跟着方彦,也受到了方彦的影响。

而且方彦也直言不讳的告诉黄正良等人成立医疗小组的原因,成立医疗小组的原因,一方面是提升中医的地位,另一方面就是以医疗小组为核心,从而逐渐影响各大医院和各大科室。

现在医疗小组中,也就徐近良是科室主任,所以,徐近良打算先做一些事。

而且,有着医疗小组成员的身份,哪怕在医院,徐近良的阻力也会少很多,院领导现在对徐近良的约束力基本上很小。

所以,徐近良是能大刀阔斧的去做一些事情。

“从去年到今年,上面对中医的态度,大家也都有目共睹。”

徐近良道:“我现在也可以很笃定的告诉大家,今年医疗小组也确实要成立预备小组,从全省范围内选一批年轻的,有水平的,有潜力的中医人才,以后医疗小组的成员也会扩大......”

“所以,大家只要努力,机会会非常多,现在我和林主任都是医疗小组的成员,这对咱们科室来说,也是非常好的机会。”

一时间,不少人都开始低声窃窃私语。

黄正良和林江宇都是医疗小组的成员,这对他们来说,那不就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且不说两位主任会不会照顾他们,最起码他们能知道医疗小组的标准,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也能跟着两位主任学习不是。

这种条件,放眼全省,也就是他们医院,他们科室才有。

“简、廉、效!”

高志军再次看了一眼徐近良,这一刻,他终于有点明白为什么去年的时候方彦并没有选他,而是选了徐近良了。

按说去年方彦是先考察的他,董齐辉也确实是把他的名字放在了备选人名单里面,只不过,他并没有通过方彦的考验而已。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